股指期貨相關知識
(2)股指期貨交易采用當日無負債結算制度。在交易日收市后,期貨公司要對投資者的盈虧及相關費用等進行結算,并對實際盈虧進行劃轉(zhuǎn)。當日結算后,如果投資者的保證金不足,必須及時采取追加資金或平倉等措施以達到保證金要求,否則會被強行平倉。而股票在賣出之前不進行每日結算,不進行每日盈虧劃轉(zhuǎn),投資者也無需額外補加資金。
?。?span>3)股指期貨合約有到期日,不能無限期持有。不同的股指期貨合約其到期日各不相同,投資者參與股指期貨交易必須注意所持合約的具體到期日,以決定是提前平倉了結交易,還是等待合約到期進行現(xiàn)金交割。在股票交易方面,只要股票不被摘牌,買入后正常情況下都可以一直持有。
?。?span>4)股指期貨具有雙向交易的特點,既可以先買后賣,也可以先賣后買。在股票交易方面,部分國家的股票市場沒有賣空機制,不允許賣空,只能先買后賣,此時股票交易是單向交易。
5、股指期貨市場有哪些交易者類型?
根據(jù)交易意圖的不同,股指期貨市場交易者基本可以分為三大類,即套期保值者、套利者和投機者。
(1)套期保值者。是指通過在股指期貨市場上買賣與股票價值相當?shù)灰追较蛳喾吹钠谪浐霞s,來規(guī)避股票價格波動風險的機構或個人。投資者必須注意的是,套期保值的目的是避險,而不是盈利。套期保值交易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,否則可能帶來額外的風險。
(2)套利者。是指利用股指期貨市場與股票市場之間,以及股指期貨的不同市場、不同品種、不同時期之間所存在的不合理價格關系,通過同時買進賣出以賺取價差收益的機構或個人。由此不難看出,套利交易主要有四種類型,其一,在股指期貨市場和股票市場之間進行的期現(xiàn)套利;其二,在不同的股指期貨市場之間進行的跨市套利;其三,在不同的股指期貨合約之間進行的跨商品套利;其四,在同種商品的不同交割月份之間進行的跨期套利。套利交易并非完全沒有風險,其交易的觸發(fā)條件大都依賴一些數(shù)理模型進行計算,模型本身及其假設條件的可靠性均非常關鍵,需要投資者特別注意。
?。?span>3)投機者。是指專門在股指期貨市場上買賣股指期貨合約、即“看漲時買進、看跌時賣出”以獲利的機構或個人。由于股指期貨的基礎資產(chǎn)——股價指數(shù)本身沒有價值,投機者在股指期貨交易中將承擔套期保值者轉(zhuǎn)移出來的風險以圖獲利,屬于高風險的交易行為。投機交易對投機者的知識、經(jīng)驗、經(jīng)濟實力、以及風險管理能力的要求都較高,普通投資者應理性評估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等因素,謹慎抉擇。
6、套期保值一般應遵循什么原則?
一般認為,套期保值操作應該遵循以下四項基本原則:
?。?span>1)品種相同或相近原則
該原則要求投資者在進行套期保值操作時,所選擇的期貨品種與要進行套期保值的現(xiàn)貨品種相同或盡可能相近。只有如此,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證兩者在現(xiàn)貨市場和期貨市場上價格走勢基本一致。
?。?span>2)月份相同或相近原則
該原則要求投資者在進行套期保值操作時,所選用期貨合約的交割月份與現(xiàn)貨市場的計劃交易時間盡可能一致或接近,這樣,在套期保值到期時,期貨價格與現(xiàn)貨價格才會盡可能趨于一致。
?。?span>3)方向相反原則
該原則要求投資者在實施套期保值操作時,在現(xiàn)貨市場和期貨市場的買賣方向必須相反。由于同種(相近)商品在兩個市場上的價格走勢方向一致,因此必然會在一個市場上虧損而在另外一個市場盈利,盈虧相抵從而達到保值的目的。
?。?span>4)數(shù)量相當原則
該原則要求投資者在進行套期保值操作時,所選用的期貨合約上所載明的商品數(shù)量必須與現(xiàn)貨市場上要保值的商品數(shù)量相當;只有如此,才能使一個市場上的盈利(虧損)與另一市場的虧損(盈利)相等或接近,從而提高套期保值的效果。
7、全球股指期貨市場的發(fā)展歷程是怎樣的?
從發(fā)展歷程看,股指期貨是應股票市場的避險需求而發(fā)展起來的。20世紀70年代,西方各國普遍出現(xiàn)經(jīng)濟滯脹,經(jīng)濟增長緩慢,物價飛漲,政治局勢動蕩,股票市場也經(jīng)歷了二戰(zhàn)后最嚴重的一次危機,道瓊斯指數(shù)的跌幅在1973-1974年的股市下跌中超過了50%,人們開始意識到在股市下跌面前沒有恰當?shù)谋茈U工具可供利用。
1982年2月24日,美國堪薩斯市期貨交易所推出了第一份股指期貨合約——價值線綜合平均指數(shù)(TheValueLineIndex)合約。股指期貨一經(jīng)推出就受到了市場的廣泛關注,價值線綜合平均指數(shù)期貨推出的當年就成交了35萬張。
由于股指期貨能夠為股票市場提供有效的避險工具,順應了市場管理系統(tǒng)性風險的要求,主要發(fā)達國家在20世紀80、90年代陸續(xù)推出了股指期貨:英國在1984年5月、中國香港在1986年5月、新加坡在1986年9月、日本在1988年9月、法國在1988年11月、德國在1990年9月均相繼推出了各自的股指期貨品種。1990年代中后期以來,新興市場也加快了股指期貨市場建設的步伐:韓國在1996年5月、中國臺灣地區(qū)在1998年7月、印度在2000年6月也都相繼推出了各自的股指期貨品種。時至今日,股指期貨已成為現(xiàn)代資本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。2007年,股指期貨/期權交易量達到56.168億張,占全球場內(nèi)衍生品交易量的36.5%,占全球金融期貨/期權交易量的40.31%。相比2000年,股指期貨及期權的年交易量增長了7.27倍。在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中,由于市場避險需求的激增,股指期貨的成交量也呈現(xiàn)了大幅度的增長,有時甚至達到正常情況下交易量的兩倍多。
|
<< 關于進口棉花滑準稅計算方法CVC紡織品 >>
查看所有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