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主要產(chǎn)棉國家棉花分級概況
在世界上20多個主要產(chǎn)棉國家中,除墨西哥、澳大利亞和西、南非一些國家外,大都制訂有本國的棉花分級標準。這些標準從類別來分,有長絨棉標準、中絨棉(陸地棉)標準和短纖維棉標準;從軋工分,有皮輥棉(RollerGin,縮寫R.G)標準和鋸齒棉(SawGin,縮寫S.G)標準;從類型分,有白棉標準、色棉(Spotted、Tinged)標準。有些國家標準以地區(qū)分;如土耳其的阿德拉棉和伊斯梅爾棉、坦桑尼亞的麥黃沙棉;有的國家、以品種來制訂標準,如蘇丹的B字棉和SH棉品種標準和巴基斯坦的B557、NT、MNH一93等品種的品級標準或標樣。再如蘇丹短纖維努巴棉的品級、長度對應(yīng)結(jié)合三等四級的品級標準等,品類繁多。在世界主要產(chǎn)棉大國中,美國制訂標準的歷史最久(1909年),方法先進(以色分類、以澤定級),且棉花標準門類齊全有陸地白棉標準、色棉標準、比馬棉標準、長度標準樣和細度標準樣等),且為國際所承認,被世界棉花標準會議所接受。因此,美國的棉花分級標準和方法在世界上居于主導(dǎo)地位。埃及是種植長絨棉最早的國家(1821年),其棉花分級標準訂制得很細,管理很嚴密,品級可細分到l/16級。印度、巴基斯坦原本為生產(chǎn)亞洲系的粗短棉花國家,其制訂標準均按品種區(qū)分,以后雖然品種不斷更替,品質(zhì)不斷提高,但仍維持其原先制定的品級符號。前蘇聯(lián)棉花有一套感官鑒定的分級標準,還有一套按物理指標和水、雜含量的定級標準,特別是后者小適應(yīng)商業(yè)分級要求,不易為人們所采用。中國雖屬產(chǎn)棉大國,但標準制訂起步較晚??谷諔?zhàn)爭前有關(guān)部門也曾研制過國產(chǎn)棉分極標準工作,一直未曾施行。只是到建國后方才有了一套自己制訂的細絨棉標準。由于種科,原因,標準無法與國際接軌,有待改進和改革。
|